English

贺岁影视片争宠天下

1998-01-07 来源:光明日报 ■ 李春利 我有话说

近年来,随着香港电影《红番区》,美国影片《白金龙》等贴着“贺岁”标签的影片节日期间在内地的隆重上演,“贺岁片”的概念渐入人心。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除去春节期间将要上映的成龙主演的功夫“贺岁片”之外,由内地各影视制作单位拍摄的一批充满喜剧色彩的影视剧也纷纷打出了“贺岁”的旗号登台亮相。

先看电影,珠影的新片《布拉格有张床》、上海的《给太太打工》、还有北影李少红聚集明星拍摄的《爱情麻辣烫》等都曾先后打出过“贺岁”的招牌。然而贺岁电影只能有一部,最后还是被紫禁城影业公司拍摄的《甲方乙方》捷足先登。

再看电视剧,由传统故事改编的25集电视连续剧《七仙女正传》、电视话剧《好戏连台》、3集电视短剧《家和万事兴》纷纷披上了“贺岁片”的外衣向观众涌来,就连一向做惯了“当家菜”———春节晚会的中央电视台也把喜剧明星陈强、陈佩斯父子联袂出演的电视连续剧《同喜同喜》作为“贺岁片”搬上了“电视餐桌”。

“贺岁”影视片何以让创作者们接踵而至?怎样让观众耳目一新?

观众说:是不是“贺岁片”无所谓

元旦前夕,贺岁电影《甲方乙方》首先在北京上映,仅5天时间,票房就达到250万,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火爆一时的《离开雷锋的日子》的票房,开始挑战张艺谋的新片《有话好好说》在北京的映出成绩。《甲方乙方》的映出成绩的确让电影工作者兴奋不已。那么促使观众走入影院的原因是不是来自“贺岁片”这一招牌的诱惑呢?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刚刚看完贺岁电影《甲方乙方》的观众。一位大学老师笑着说:“这部电影构思新颖,讲出的道理深入浅出,又加上喜剧的包装,让人笑得很开怀。其实这样的电影贴不贴贺岁标签,我都会看。”一位中学生说:“精神食粮也要调换胃口,深沉的影片观众需要,轻松的电影观众更需要。我认为观众自己有鉴赏力,关键在片子好不好看,至于是不是贺岁片倒是无所谓。”一对小夫妻看完片子一直在谈论剧中的情节,丈夫坦率地对记者说:“元旦有点时间就来看电影了,没有留意贺不贺岁,只是要看喜剧电影。大过节的图个开心。”据紫禁城影业公司的调查,看过《甲方乙方》的观众说喜欢的占85%以上,许多观众在问卷题“如果国产贺岁片和美国大片你选看哪一部?”很多观众毫不犹豫地写下“我看《甲方乙方》。”还有许多观众当即表示要向自己的好友推荐。

贺岁片里明星争辉

在对观众的采访中,很多人告诉记者,来欣赏明星的表演也是他们走进电影院的一大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贺岁”影视片的明星效益大于“贺岁”的概念本身。正因为如此,所有参加竞争的“贺岁”影视剧纷纷请出明星加盟。《甲方乙方》里起用的是葛优、刘蓓、英达、徐帆等,导演冯小刚自己也加盟演出;《同喜同喜》推出的是陈强父子,还请来了凌元、卢燕等老一辈演员,陈佩斯不但首次为80岁的老父亲当配角,而且还亲自执导了这部戏,爆出不少新闻;北京电视台准备的贺岁电视剧《家和万事兴》也不甘示弱,请出了徐松子、林默予、孙悦、郭冬临、程前等联袂出演;话剧电视剧《好戏连台》也有北京人艺的老演员韩善续等压台;而《七仙女正传》也有黄宗洛、张国立等新老演员前来助阵。

明星加盟,交相辉映,广告不打自来。所以,电影发行商们很自然地为“贺岁片”的定义加上了一条,那就是一定要有公众认可的明星效益。

贺岁片争宠观众受益

《中国电影市场》杂志的主编饶学谦在谈到“贺岁片”这种发行形式上说:“在国外和香港地区,很多的电影制片商制片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奔着某某档期去的,像成龙的功夫片连续四年被定为贺岁电影就是一个例证。现在内地的电影也打出了贺岁的招牌,说明中国电影人对市场占有的自信心进一步加强。国内纷纷参与贺岁电影的制作、竞争,直接受益的就是观众,因为观众选择的机会又大大增大了。”北京市电影市场的宣传策划人高军也兴奋地说:“商家对贺岁片的竞争也是对档期的竞争,电视剧相对宽松一些,可以几个频道都放贺岁片,可是电影院却只能在节日档期里推出一部贺岁电影。所以谁能赶在这个档期推出自己的片子才能叫作真正意义上的贺岁。这时候大家都拿出自己的作品,优胜劣汰自然而然,这对观众实在是件好事。”

据了解,1998年元旦刚过,紫禁城影业公司1999年的贺岁电影已经在酝酿之中了,也有不少影视剧的策划者纷纷看好“贺岁”影视剧的黄金档期,准备在1999年岁末一试身手。毫无疑问,“贺岁片”大战刚刚拉开帷幕,明年的岁末观众将会看到激烈竞争之下的“贺岁”影视剧的诞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